降尿酸药物及其应用 2018-12-11 17:32  累计播放 :632 次
音频内容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医师陈常云医生,今天给您分享的是降尿酸药物及其应用。

第一,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首先说一下别嘌呤醇,别嘌呤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使尿酸生成减少。应用时,小剂量起始,初始剂量每次50毫克,每日2到3次,2到3周后可增加至每日200到400毫克,分2到3次服用。严重痛风者可用至每天600毫克,维持剂量为成人100到200毫克,每天2-3次。肾功能不全时应减量应用,别嘌呤醇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偶有发生严重的别嘌呤醇超敏反应综合征。应用时应该密切监测,特别是别嘌呤醇超敏反应主要发生在最初使用的几个月内。常见的是剥脱性皮炎。

已知别嘌呤醇相关的严重超敏反应与白细胞抗原相关,建议有条件时,可在用药前先进行基因检测。第二,非布司他,2013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其在中国上市,为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选择性抑制剂。口服推荐剂量为40毫克,包括80毫克,每日一次,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不良反应主要有肝功能异常,恶心,关节痛,皮疹等。禁用于正在接受巯唑嘌呤硫唑嘌呤治疗的患者。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治疗初期,因为血尿酸浓度降低,导致组织中沉积的尿酸盐动员,经常出现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建议在治疗初期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者秋水仙碱,在别嘌呤醇及非布司他治疗期间如痛风发作,无需中止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痛风进行相应的治疗。

第二,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的主动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排泄,从而降低血中尿酸盐的浓度,可缓解或防止尿酸盐结晶的生成,减少关节的损伤,也可以促进已型成的尿酸盐结晶的溶解。由于90%以上的高尿酸血症为肾脏尿酸排泄减少所致,促尿酸排泄药适应人群更为广泛。代表药物苯溴马隆和丙磺舒,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注意多饮水和食用碱化尿液的药物。建议患者在治疗初期,饮水量不得少于1500到2000毫升每天,以促进尿酸排出体外,以免排泄尿酸过多,而泌尿系统形成结石。此外,在使用此类药物之前,要测定尿尿酸的排出量,以免排泄,如果患者的24小时尿酸的排出量已增加,或有泌尿系结石,则禁用此类药物。在溃疡病,或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如果上述两种药物治疗效果差,还可以尝试使用尿酸酶,它可催化尿酸氧化酶氧化为工艺溶解的尿囊素,从而降低尿酸水平,包括,拉布立酶,裴格洛酶,但是上述药物在中国目前尚未上市。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非常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以便及时为您解答。

chenganranke 普通|其他科室
病例0 文章0 音频1
更多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