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爱医之声,讲述您的故事。今天我们将一起听一听这个故事:自理能力的评估也很重要。
我们其实都知道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疾病一样的重要,只是都会重点把疾病的康复作为首要任务,对病人的自理能力的评估基本很少重视。如何判断病人的自理能力的?
是从病人的疾病种类,意识状态,活动能力,感觉状态来判断病人的自理能力的程度,从而给予相应的生活护理方面的协助。所谓的自理,是由美国理论家1971年提出的,它是一个具有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及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的整体,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不同年龄,性格,文化所患的疾病和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语言和沟通技巧来教会病人掌握自理方法,让病人不仅仅能接受帮助,又学会自理的方法。比如:
能自己翻身的病人,护士可以协助一遍帮助翻身,一遍拍背,并讲述翻身的重要性;产科术后的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护士要讲下床活动对疾病康复的意义和作业。讲不下床活动的危害,一点一滴的去帮助病人学会这些基本的自理能力,而不是过多的照顾和护理病人,不能让病人产生对自理能力的误解和判断。能自己下床护士却过分照顾搀扶,让病人认为自己不能下床。一个病人住院后,生活自己能力会突然下降,一些基本的功能也受到影响,甚至会因疾病的出现而丧失。也有人认为只要把该病治疗好行了。但是治疗疾病同时,一些自理能力以及恢复,而护士未告知病人,自理能力滞后,影响疾病恢复。
举个简单例子:一位入院的老年病人,本身因为上呼吸道感染住院,自理能力并没有受影响,但是病人对疾病恐惧,住院后自理能力有所下降,甚至无法自己下床,不会穿鞋,也不会脱衣服了,吃饭也要人喂。这时我们的护理人员不能按着病人的这种状态去给他穿鞋,喂饭等,护理人员要利用沟通技巧让病人认识自我的自理能力,我们可以告诉病人可以自己下床活动,自己可以穿鞋,还要引导病人适当出去散步,暗示病人感冒只是一个小毛病,不影响生活能力,告诉病人自己吃饭多饮水,心情保持舒畅,多散散步,有助于疾病的康复,而不是全过程过度的去照顾病人。
对于真正因疾病影响造成自理能力减弱的病人,护士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紧张焦虑恐惧情绪,鼓励病人树立信心,配合治疗,疾病康复同时自理能力也随之恢复的!因此自理能力与疾病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