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科现状—坚守 还是逃离?(六) 2018-07-10 17:17  累计播放 :93 次
音频内容

走进爱医之声,讲述您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中国儿科现状—坚守 还是逃离?

“烧伤超人阿宝”就认为,“专业调整并没有错,临床专业本就该覆盖各科,不应该单设儿科,就算要求医学院强制设立儿科,也会像招聘儿科医生一样不会有人报考。”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的“一生中医黑”就对儿科实习时老师那句“我知道你们都不准备干儿科”印象深刻。他也认为现在的儿科医生短缺与院系调整没有关系,他所在的学校儿科全国排名一直在前三位,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之一,也没有在院系调整中撤销,可是儿科系本科五年制学生毕业后考研大多都会选择成人方向,很多留下来读研的都是被其他专业调剂来的,毕业后选择继续从事儿科专业的不到总数的1/5。
然而,当前面对儿科医生短缺这样的困境,很多解决方案事实上都不是从调动儿科医生的积极性,增加这个职业的吸引力出发的。比如一些地方医院规定,儿科门急诊不准限号,在很多儿科医生看来,这也就让医疗从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成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让医生以超低诊金、超快速度、超大工作量来满足民众的看病需求。有部门做过调查,有些门诊量高的医院,一个儿科医生5分钟内要完成一个患儿的诊疗,长期这样的诊疗与当前儿科医患关系的紧张不无关系。
相比外部的改革,儿科医生们认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还儿科医生以职业尊严,等价的付出得到等价的汇报,让他们的智力成果得到尊重,不要单纯以科室的创收能力来评价一个专业的重要性,也不要把科室的经营效益完全与儿科医生的薪酬待遇相联系。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医生易仁芯就感慨,“认识好几个儿科都转行了,真的找不到儿科医生和护士们继续坚守的理由,要能够忍受贫穷,也要不奢望尊重才行。”
因此有评论认为,儿科医生短缺,和医疗领域存在的其他问题一样,大多是医疗过度市场化、过度依赖市场手段调解医疗服务关系所致。儿童医疗收费偏少,导致儿科医生待遇差,导致了没人愿干儿科。

绝大多数儿科从业者也认为,经济利益关系制造了儿科医生的供求失衡,这才是最值得医疗管理部门反思。在公众增加医疗支出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希望的是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够多一点行政手段的介入,需要公共财政的投入,以缓解医患之间的利益对立关系。

更多医述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