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由细菌、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病原体直接感染心脏瓣膜或心室内膜的炎症。老年人瓣膜退行性变以及钙化的增多, 也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好发的一个隐患。据统计60 岁以上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由于老年人易合并其它的血管病变及全身疾患, 预后较差。
常并发卒中及多器官栓塞,其中脑梗死较为多见。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引起心源性栓塞的常见原因之一。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内膜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心脏瓣膜、心室内膜、起搏器及其导丝。病理可见微生物、炎性细胞、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82% 颅脑磁共振提示有病灶出现,然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只占12%。在所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卒中的患者中,脑梗死占70%,出血占30%。出血的原因包括梗死后出血、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动脉炎血管壁破裂。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梗死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非常罕见。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为细菌性微动脉瘤破裂或动脉炎血管壁破裂造成。抗凝治疗并不会减少再次发生栓塞的几率,反而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在这种类型的脑梗患者中,不推荐溶栓治疗。研究中发现,该类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风险极大。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脑梗死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二级预防,在一项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结果提示,阿司匹林并没有减少此类脑梗死患者再发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卒中的诊断。以高热合并颅内多发性梗死、梗死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梗死后近期再梗死,一般抗炎治疗后仍持续高热的病例,我们要想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在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人中, 肾损害的发生率高达90 %。临床多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 其次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肾栓塞,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也可出现。男, 45 岁。近半年反复出现双下肢水肿,因尿蛋白(2 +)诊为肾病。平素阵发性心慌、胸闷、胸痛。查体:皮肤粘膜苍白, 未见淤点及淤斑, 眼睑、颜面及双下肢水肿。肺部未闻及异常, 心界不大, 心律齐, 心音低钝, 主动脉瓣区闻及舒张期杂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2 g L ,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血生化、血脂、肝肾功能均正常。X 线胸片示两上肺浸润性病灶。心脏B 超示:左心大, 左室多发性赘生物与腱索相连,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血细菌培养有草绿色链球菌生长。临床观察中发现患者有低热、心脏杂音易变等特点, 确诊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经给予抗生素正规治疗后, 病情好转。
患者男性,近1年反复低热的,低热时在当地静点抗生素,入院前突然发生腹痛,脐周疼痛,腹痛程度严重,而且不缓解。给予患者查体:贫血外貌,双手杵状指,心脏收缩期3级杂音,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内有赘生物。诊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肠系膜动脉栓塞。近年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病原体的变化, 临床表现已不典型, 漏诊、误诊时有发生, 致使部分病例心瓣膜结构严重破坏, 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影响预后。脉压差增大、心脏杂音、低热等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与体征, 而这些表现难以解释, 拓展诊断思路, 不难考虑到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