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和病变程度分期的重要指标。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为主要标志,肾小球系膜区无细胞性增宽或结节性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为特征的肾脏病理改变,由糖尿病自身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肾脏损害。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的主要的并发症和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微量白蛋白尿的早发现、早检测,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治疗,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检查适应人群是:尿常规检查白蛋白阴性“—”或“<0.3g/L”,又怀疑有早期肾损害的患者,特别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应每一年应检查一次。做到早期肾病早发现,早治疗,尽力避免严重肾病的发生。
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试验是定量检查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浓度,微量白蛋白尿的判断标准是每日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若将两个指标建立联系,须知道尿量。浓度×尿量=排出量。住院患者,可检测24h尿蛋白定量,留24h尿,记录尿量(毫升数);取少量混合尿液送检测浓度(μg/ml或mg/ml);后计算排出量:浓度(μg/ml或mg/ml)×尿量ml=排出量(μg或mg)。其中可能用到的换算关系是:1mg=1000μg。1L=10dl=1000ml。
判断标准:正常<30mg,微量蛋白尿30-300mg,肾脏疾病>300mg。
留尿方法是:留尿计时(如早8点)前解尿,此次尿不要,以后的尿不管有多少次,都留起来,到计时时间时(第2日早8点)先解尿,留在一起,再量总量并记录在申请单上。后混匀取少量尿液送检。特别注意不要在泌尿系感染或女性经期内留尿,以免血液混入尿液造成错误结果。
也可测尿白蛋白和尿肌酐的比值 取随意尿即可,最好是晨尿,送检。测白蛋白和肌酐含量,计算比值。判断标准:正常<30μg/mg肌酐;微量白蛋白尿为30-300μg/mg肌酐;糖尿病肾病>300μg/mg肌酐。这种方法因不用留尿和计尿量,操作简单,受到国内外广大临床医生的推崇和认为。
微量白蛋白尿检查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患者,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蛋白质,6个月内3次尿微量白蛋白检查,2次或以上达到了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即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有研究表明,若不及时干预,尿中微量白蛋白会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微量白蛋白的出现,不仅显示肾脏的微血管病变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与眼底病变,心血管病变程度都有关联。必须采取干预措施延缓病情的发展。对微量白蛋白的干预手段的研究进展较快,新药也不断涌现。除传统的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血脂外,近年的研究结果是:倡导早期使用ARB/ACEI类药物;对已有微量白蛋白的患者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有激活纤溶酶、降低血黏度,抑制磷脂酶A2,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还有,羟苯磺酸钙,通过抑制血管活性物质引起高通透作用,从而改善基底膜胶原的生物合成。还可应用减少尿素合成的复方α-酮酸片等药物。对微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