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
1、概念: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含血量增多。
类型:动脉性(主动充血)和静脉性(被动淤血);
2、淤血的原因:局部性淤血原因为静脉管壁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全身主要见于心衰;左心衰引起肺淤血,右心引起体循环淤血;
病理变化:肺淤血肉眼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紫红色,质地实,切面有暗红色血性泡沫状液体流出,镜下见心力衰竭细胞;肝淤血: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称槟榔肝(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坏死,周围肝细胞脂肪变性;)
对机体的影响:淤血性水肿、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甚至坏死、淤血性梗死 ;
血栓形成
1、概念: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析出粘集凝固成为固体质块的过程。
2、血栓形成的条件: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流缓慢、涡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
3、类型:
白色血栓:纤维素+血小板,见于心脏和动脉里的血栓;
静脉里的延续血栓:包括1、血栓头:也叫白色血栓;2、血栓体:也叫混合血栓,由纤维素+红细胞+血小板构成;3、血栓尾:也叫红色血栓:由纤维素+红细胞构成;
毛细血管内的为:透明血栓:由纤维素组成,常见于DIC,又称微血栓;
4、血栓的结局:溶解或脱落、机化与再通、钙化。性甚至坏死、淤血性梗死 ;
栓塞
1、栓塞与栓子的概念:循环血液中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较小血管的现象为栓塞,形成栓塞的异常物质为栓子。
2、栓子的运行途径:
(1)、来自体静脉系统及右心的栓子,可阻塞于肺动脉;
(2)来自左心或体动脉系统的栓子,可阻塞于某器官的小动脉内,如:脑、肾、脾、下肢等处;
(3)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阻塞肝内门静脉分支;
3、梗死类型和病理变化:
A贫血性梗死:脾肾为锥形;肠梗死呈节段状,心肌梗死呈地图状;
B出血性梗死:易发器官为肺、肠等;
炎症
一.概述
1、定义:致炎因子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所诱发的以防御为主的综合性反应;
2、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红:炎症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所致;肿:局部炎症充血,血液成分渗出引起;
3.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和增生
(1)变质;
(2)渗出:渗出的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A、中性粒:见于急性炎症早期特别是化脓性炎症;
B、单核及巨噬细胞见于急性炎症后期,慢性炎症以及病毒、寄生虫感染时;
C、嗜酸性细胞:见于变态反应性炎症、寄生虫感染及急性炎症后期;
D、淋巴及浆细胞:见于慢性炎症和病毒感染;
(3)增生:增生细胞主要是巨噬、血管内皮和成纤维细胞;
4、全身表现:发热,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菌血症:细菌进入血流,无全身中毒症状;
毒血症:细菌毒素如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败血症:细菌入血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引起全身多发性、栓塞性脓肿;
5、细胞浸润:
炎症早期-中性粒细胞浸润;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中性粒细胞浸润;
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浸润;
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单核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