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重点—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2018-07-06 09:13  累计播放 :247 次
音频内容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1、内环境: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主要是指细胞外液,占体液总量的20%;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意义:保证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血量:正常成人7-8%,即每千克体重70-80 ml。
血液包括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
血细胞比容的概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压积,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37-48%;
3、血浆渗透压:
1)、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血浆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降低,进入红细胞内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膜破裂,而出现溶血;增高,红细胞皱缩。
2)、胶体渗透压:来自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主要为白蛋白。
作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及维持血容量;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
4、血液PH值:7.35-7.45,NaHCO3/H2CO3缓冲对,维持NaHCO3/H2CO3=20:1;
血细胞
一、红细胞:成年男子(4.0-5.5)×1012/L;成年女子(3.5-5.0)×1012/L 血红蛋白含量男为120-160g/L,女110-150g/L
生理作用: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2)具有缓冲作用
造血原料:铁和蛋白质;维生素B12和叶酸是造血辅助因子;
红细胞特性:通透性、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和悬浮稳定性;
二、白细胞:成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0.5-5%,嗜碱性粒0-1%,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1-8%。生理作用:吞噬细胞与细菌,参与特异性免疫。
1、中性粒细胞:主要吞噬外来微生物、机体自身的坏死组织和衰老的红细胞,是人体急性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2、单核细胞: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吞噬清除细胞内的病原微生物和衰老受损的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3、嗜碱性粒细胞:产生释放肝素、组织胺、过敏反性慢反应物质;
4、嗜酸性粒细胞:抑制过敏反应,杀伤蠕虫;
5、淋巴细胞:T参与细胞免疫,B参与体液免疫;
三、血小板:成人(100-300)×109/L
生理作用:1)参与生理止血;2)促进凝血;3)维持毛细血管壁正常通透性;
四、血液凝固与抗凝:
1、血液凝固三部曲:1)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激活凝血因子Ⅹ;
2)形成凝血酶;3)形成纤维蛋白;
2、凝血途径:
1)内源性凝血途径:发生于血管内,由因子Ⅻ活化启动,途径多,反应慢;
2)外源性凝血途径:发生于组织内,由组织因子Ⅲ活化启动,反应步骤少,速度快;
3、抗凝物质:主要是抗凝血酶和肝素;
肝素是一种强效的抗凝剂,在体内外都有抗凝作用;肝素的抗凝机制:增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
五、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所含特异性凝集原的种类来分型。包括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1、ABO血型系统:红细胞膜上含A凝集原者为A型血,含B凝集原者为B型血,同时含有A、B两种凝集原者为AB型,无A、B凝集原者为O型血。IgM为天然血型抗体;
2、RH血型系统:红细胞有D抗原的是RH阳性;不含则为阴性;
3、输血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次侧都不凝集才可以输血,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要少量输血,主次侧都凝集则不能输血;
1)主侧:给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
2)次侧:给血者的血浆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更多执医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