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重点—血管生理 2018-07-07 08:12  累计播放 :148 次
音频内容

一、动脉血压:指动脉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足够的血量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是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
1、收缩压:反映心脏搏 出量的多少;
2、舒张压: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3、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老年人或动脉硬化者可出现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二、中心静脉压: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三、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四、组织液生成及影响因素: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右心衰竭时,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血压增高,引起组织水肿;
肾病时,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水肿;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心脏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迷走神经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使心率减慢,心脏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二、心血管反射: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降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作用为维持血压的稳定;
呼吸系统
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外呼吸(含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气体的运输和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三个环节;
一、肺通气: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
原动力:呼吸运动(呼吸机的舒缩运动);
直接动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二、胸膜腔内压及其生理意义
1、特点:胸膜腔是一密闭的潜在腔隙,没有气体,只有少量浆液。胸膜腔内压通常低于大气压,称胸膜腔负压;
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吸气负压增大,呼气负压减少)
2、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a)促进肺扩张。b)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无论吸气呼气都是负值;
3、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弹性阻力以气道阻力为主;
肺的顺应性=1/弹性阻力;
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避免肺过度膨胀或塌陷;

三、相关概念:
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平静呼吸时为400-500ml;
2、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
3、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4、余气量:最大呼气末尚留于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量;
5、深吸气量: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
深吸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
6、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
功能余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
7、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用力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首选指标;
8、肺总量=肺活量+余气量;
9、肺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10、肺泡通气量: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时间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尽力呼气,在一定时间内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正常人第1、2、3秒末应分别
呼出总肺活量的83%、96%、99%,其中第一秒末意义最大。

四、肺换气:肺泡气与肺泡毛细血管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
气体分压差是气体交换的动力;
通气-血流比值(V/Q):肺泡通气量/肺血流量,约为0.84;
V/Q比值增大,通气过度,血流不足,提示肺泡无效腔增大;
V/Q比值减小,通气不足,提示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换为组织换气。

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以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方式运输;
2、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以化学结合的方式运输,分为两种形式:碳酸氢根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形式;以HCO3-为主;
3、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称为氧容量,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氧含量;氧含量/氧容量×100%=血氧饱和度;
4、氧离曲线: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升高时,Hb与O2的亲和力降低,氧离曲线右移,反之,曲线左移;

六、呼吸运动的调节:
1、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首先是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其次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2、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血液中的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脑脊液中的为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3、低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低氧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的,并且可以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中枢进行兴奋来对抗其直接抑制作用;

更多执医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