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
一、神经反射
1、反射与反射弧: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5部分,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就有,无需训练就有,如防御,觅食,性反射等;
2)条件反射:出生后通过训练形成的反射,如望梅止渴;
3、反射活动反馈的调节:
1)反馈的概念:指受控部分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过程。
2)正反馈:是一个不可逆的、不断增强的过程,主要是保证某些生理功能的完成。如: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都属于正反馈。
3)负反馈:具有双向性调节的特点,有滞后性,是维持机体功能活动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体内大多数反馈都是负反馈;
二、突触传递:
1、突触的概念: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相接触并发生功能性联系的部位。
2、传递过程:是电-化学-电的传递:突触前膜兴奋→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小泡释放递质→与受体结合→突触后电位→兴奋或抑制;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特征是突触后膜出现局部去极化。产生的机制是提高了突触后膜对Na+、K+特别是Na+通透性。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特征是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产生的机制主要是提高了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
3、传递特点:
A单向传递。B突触延搁。C局部电位可以总和。D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E兴奋节律的改变。
三、主要递质与受体
1、乙酸胆碱:全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大部分副交感N的节后纤维和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骨骼肌血管的纤维以及躯体运动神经末梢。
胆碱能受体:能与乙酰胆碱结合而发挥生理效应的受体称为胆碱受体;包括M受体(毒蕈碱受体)和N受体(烟碱受体);
M受体作用:(瞳孔括约肌、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收缩,胃肠、胆管、膀胱的括约肌舒张,心活动抑制,消化腺、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主要是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效应,阿托品为M受体阻断剂,筒箭毒为N受体阻断剂;
2、去甲肾上腺素: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释放;
肾上腺素能受体α:使扩瞳肌收缩,血管,子宫平滑肌收缩,但使小肠平滑肌舒张;阻断剂:酚妥拉明;
肾上腺素能受体β:冠状血管舒张,骨骼肌血管舒张,支气管、小肠和子宫平滑肌均舒张;阻断剂:心得安;
四、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特异性投射系统: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层固定区域,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保持觉醒;
3、内脏痛的特征:定位不明确,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对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刺激敏感;
4、牵涉痛:心肌缺血牵涉到心前区、左肩部和左上臂;胆囊炎:右肩胛区;阑尾炎:上腹部或脐周;肾结石:腹股沟区;
5、下丘脑是较高级的内脏活动调节中枢,调节体温、摄食行为、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等;
五、脑电活动:
α波:成人安静、闭眼、清醒时;
β波:成人活动时;
θ波:少年正常脑电及成人困倦时;
δ波:婴幼儿正常脑电及成人熟睡时;
六、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牵张反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可反射性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称为牵张反射。
类型: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
肌紧张: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是保持身体平衡和维持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姿势反射的基础。
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
七、小脑的主要功能
①维持身体平衡。这主要是前庭小脑的功能,前庭小脑也称古小脑。②调节肌紧张。这主要是旧小脑也就是脊髓小脑的功能。
③协调随意运动。这是新小脑也就是皮层小脑的功能。
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翘起,角弓反张;
八、延髓是生命中枢,有循环和呼吸中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