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重点—药物详解 2018-07-27 09:17  累计播放 :173 次
音频内容

局麻药
作用机制:阻断Na+通道;
常用局麻药:丁卡因:作用强,毒性强,可以用于表面麻醉、不用于浸润麻醉;
普鲁卡因:穿透力弱,不能用于表面麻醉;
利多卡因:应用最多;可用于心律失常(室早);

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卓类:安定
药理作用: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治疗癫痫(癫痫持续状态首选)、中枢性肌肉松弛;
作用机制:促进GABA(r-氨基丁酸)与GABA受体结合,产生中枢抑制效应;
不良反应:嗜睡、头昏、乏力、记忆力下降,大剂量呼吸抑制;中毒用氟马西尼抢救;

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癫痫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物;
卡马西平:可用于大发作和部分发作的首选药,对三叉神经痛和神经痛疗效较好;
乙琥胺:小发作首选;
丙戊酸钠:为广谱抗癫痫药;
抗帕金森病药
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体,通过血脑屏障后,补充纹状体多巴胺的不足;对帕金森的肌肉震颤无效;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直立性低血压、运动过多、开关现象等;
卡比多巴:可增强左旋多巴的作用,是左旋多巴的黄金搭档;
苯海索(安坦):抗震颤效果好,用于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

抗精神失常药
氯丙嗪(冬眠灵):
药理作用: 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对晕动病所致的呕吐无效)、降低体温(可使正常人体温下降)、扩血管(阻断α受体)、泌乳素分泌增多;
作用机制:阻断多巴胺(D2)、α、M受体;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受体,是抗精神病的主要机制;
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发生锥体外系反应:如帕金森综合征等;
丙米嗪: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发挥抗抑郁作用。
锂盐:心境稳定剂、治疗躁狂症;

镇痛药
吗啡:药理作用:镇痛、镇静、抑制呼吸、镇咳、抑制平滑肌、扩血管等;
临床应用:用于短暂剧烈疼痛、心源性哮喘、止泻等;
不良反应:成瘾最常见,恶心、呕吐、便秘等,中毒时抑制呼吸、针尖样瞳孔;
禁忌症: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脑损伤致颅内高压、分娩止痛、哺乳期妇女等;
解毒:用纳洛酮(也可以解酒);
哌替啶:镇痛作用弱于吗啡;
芬太尼: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00倍;
解热镇痛抗炎药
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风湿。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
作用机制:主要抑制COX-1(环氧酶)、COX-2,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
临床应用:镇痛、抗炎、抗风湿、抗凝等,儿科治疗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川崎病);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凝血障碍和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水杨酸反应等;
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作用强,无抗风湿作用,对胃肠道无刺激;

钙拮抗剂
变异性心绞痛首选硝苯地平、脑血管疾病首选尼莫地平;

更多执医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