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重点—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2018-07-28 08:37  累计播放 :325 次
音频内容

1、肝素: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抗凝作用依赖于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的作用;
2、潘生丁(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抗血小板;
3、链激酶、尿激酶:溶栓药;
4、维生素K:促凝血药,与Ⅱ、Ⅶ、Ⅸ、Ⅹ凝血因子有关;
5、铁剂、叶酸、维生素B12:为抗贫血药;
6、低分子右旋糖酐:血容量扩充剂;

组胺受体阻断药
1、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异丙嗪等,作用:抗过敏,防晕止吐,主要不良反应:嗜睡,中枢抑制;
2、H2受体阻断药:替丁类,如雷尼替丁等,作用:抑制胃酸分泌;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等;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一、支气管扩张药: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舒张支气管;
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
二、 抗过敏平喘药:色甘酸钠——预防哮喘发作;
三、抗炎平喘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抑制免疫、抑制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产生,抑制气道高反应;
不良反应:一进(类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Cushing综合征)一退(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分泌功能减退)五诱发(感染、溃疡、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抗消化溃疡药:奥美拉唑:
作用机制:抑制H+-K+-ATP酶,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临床应用: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等;
抗甲状腺药
一、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生长发育、促进代谢和产热、提高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反应性;
二、硫脲类:如他巴唑、甲亢平;
作用机制: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临床应用:治疗轻中度及青少年甲亢;
不良反应:粒细胞缺乏症最严重;
三、碘及碘化物:
药理作用:小剂量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大剂量碘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
临床应用:甲亢术前准备,甲亢危象的治疗;
不良反应:过敏、诱发甲亢,孕妇慎用;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见内分泌系统糖尿病部分

抗生素类
一、β-内酰胺类:
一)青霉素类:
1、药理作用: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2、临床应用:G+球菌、杆菌、G-杆菌、螺旋体所致感染的首选药;首选治疗链球菌、葡萄球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喉、肺炎、炭疽等的感染;
3、不良反应: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赫氏反应;
二)头孢菌素:
1、药理作用同青霉素类;
2、共有四代头孢菌素;一代: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有一定的肾毒性,三代四代抗革兰氏阴性菌作用逐渐增强;肾毒性逐渐减弱;抗绿脓杆菌感染首选头孢他啶;
二、大环内酯类: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一)红霉素:抗菌效力不及红霉素,对G+作用强,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白喉带菌者、布氏杆菌感染有效;
二)林可霉素:对立克次体无效,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骨及关节感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骨髓炎的首选药;
三、氨基糖苷类: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妥布霉素:可用于绿脓杆菌感染;新霉素的耳毒性和肾毒性最强;
四、四环素类:
1、药理作用: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2、临床应用:四环治四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3、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对骨和牙的影响(四环素牙);
4、多西环素:四环素类的首选药,特别适用于肾外感染伴有肾衰及胆道系统感染;
5、氯霉素:主要不良反应:二重感染、骨髓抑制(再障),灰婴综合征;

五、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及拓扑异构酶的合成;
临床应用:治疗泌尿生殖道、肠道及呼吸系统感染。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光毒性、心脏毒性、软骨损害等;
禁忌症: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影响软骨发育;
二)磺胺类: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酶、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
磺胺嘧啶:是预防和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
柳氮磺吡啶: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及肠道术前准备等;
不良反应:肾毒性、过敏反应等;

六、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1、抗真菌药:氟康唑、制霉菌素等;
2、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广谱抗病毒药;
七、抗结核药物:见呼吸系统肺结核部分;
八、抗疟疾药物:氯喹:治疗疟疾;伯氨喹:防治疟疾复发传播;乙胺嘧啶:预防首选;
九、甲硝唑:阿米巴病及滴虫病的首选药;
十、抗恶性肿瘤药:
1、甲氨蝶呤:机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鞘内注射—治疗中枢性白血病;
2、羟基脲:主要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环磷酰胺:破坏DNA结构和功能,不良反应:出血性膀胱炎、骨髓抑制;
4、阿霉素:不良反应:心脏毒性;

更多执医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