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 2018-10-17 10:29  累计播放 :107 次
音频内容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儿科学部分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内容,今天学习新生儿败血症。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病原菌:多年我国以葡萄球菌最多见,其次为大肠杆菌和G-杆菌。近年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成为血培养的首位菌,大肠杆菌仍占重要位置,克雷伯杆菌发病率上升,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发达国家为B族溶血性链球菌和李斯特菌;
2、感染途径:
分为产前、产时和出生后感染。出生后感染最常见,细菌由脐部进入引起感染;产前:母儿垂直传染(宫内感染);产时:经产道感染,如胎膜早破;产后:经脐带逆行感染(脐部脓性分泌物);
1)早发型:多在生后7天内起病,病原菌以大肠杆菌(G-杆菌)为主。死亡率高。
2)晚发型:生后7天后起病,病原菌以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为主。
3、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迅速出现精神萎靡,嗜睡,不哭,不吃,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
2)各系统表现:黄疸,肝脾肿大,出血倾向,休克(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等。黄疸有时是唯一表现,表现为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
4、辅助检查:
血培养检查检出病原菌或病原菌抗原即可确诊,在应用抗生素之前抽血。其他还有周围血象、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白细胞介素6等;
5、治疗:
抗生素治疗原则:早用药,静脉、联合用药,疗程要足,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葡萄球菌:苯唑西林;耐药:万古霉素;
G-杆菌:氨苄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厌氧菌:甲硝唑;
绿脓杆菌:头孢他啶;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节课再见。

更多执医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