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018-10-17 10:32  累计播放 :103 次
音频内容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儿科学部分新生儿部门内容,今天学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
1、又称肺透明膜病,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致。
2、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磷脂蛋白混合物,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不易萎陷,稳定肺泡内压,防止肺水肿。磷脂酰胆碱是起表面活性作用的主要物质,于妊娠18-20周出现,35-36周时达高峰。
3、早产是PS缺乏或不足的最主要因素。
4、临床表现:早产儿生后不久即出现呼吸窘迫并进行性加重。呼气呻吟是本病的特点。约30-50%的患儿在恢复期出现动脉导管开放。
5、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动脉氧分压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碳酸氢根减少,以往的泡沫实验已经极少使用(9版教材改 动 );
X线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是目前确诊RDS的最佳手段,胸片呈毛玻璃样改变(早期),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白肺(重症、晚期)。
6、鉴别诊断:湿肺、肺炎、膈疝等;
7、治疗:
1)一般治疗;
2)氧疗和辅助通气。轻症吸氧(维持PaCO2 50-80 mmHg,血氧饱和度90-95%),重症辅助通气(可用CPAP等)。
3)PS替代疗法:可明显降低RDS病死率及气胸发生率 ,同时改变肺的顺应性及通气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
应用指征:已确诊的RDS或产房内防止RDS预防应用;
使用时间:极早产儿,产房内应用,RDS患儿,尽早应用,对持续进展者,用第二剂、第三剂PS。
使用剂量:首剂:100-200mg/kg,第二剂、第三剂100mg/kg;
使用方法:药物摇匀后,经气管插管缓慢注入肺内。
4)关闭动脉导管:可采用药物吲哚美辛、布洛芬关闭,必要时手术。
8、预防:预防早产、促进胎肺成熟。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大家聆听,我们下节课再见。

更多执医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