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竭 2019-03-26 12:00  累计播放 :59 次
音频内容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19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新增的病理生理学内容,今天开始学习最后一个章节,肾功能不全,这节课我们学习急性肾衰竭。

一、分类与病因:
一)肾前性急性肾衰竭:是指肾脏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所致的急性肾衰竭;又称功能性肾衰竭或肾前性氮质血症;常见于各型休克早期;

二)肾性急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肾实质病变而产生的急性肾衰竭,又称器质性肾衰竭。主要病因有:肾小球、肾间质和肾血管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引起肾性急性肾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

三)肾后性急性肾衰竭:由肾以下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功能急剧下降称肾后性急性肾衰竭,又称肾后性氮质血症;常见于双侧输尿管结石、盆腔肿瘤或前列腺肥大等引起的尿路梗阻;

二、发病机制:
一)肾血管及血流动力学异常:
1、肾灌注压降低:当系统动脉血压低于80mmHg,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程度超过肾脏自身调节的范围时,肾脏血液灌流量即明显减少,GFR降低;
2、肾血管收缩;
3、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4肾血管内凝血;

二)肾小管损伤:
1、肾小管阻塞;
2、原尿返漏;
3、管-球反馈机制失调;

三)肾小球滤过系数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滤过系数×有效滤过压;
总之,肾缺血和肾中毒等因素导致的肾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管损伤和肾小球滤过系数降低,是ATN引起的少尿型急性肾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

三、功能代谢变化:
少尿型急性肾衰竭的发病过程包括少尿期、移行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
1、少尿期:为病情危重阶段,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尿量显著减少;
1)尿的变化:a、少尿或无尿;b、低比重尿;c、尿钠高;d、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
2)水中毒:可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和细胞内水肿;
3)高钾血症:常为少尿期致死的原因;
4)代谢性酸中毒:进行性,不易纠正;
5)氮质血症:血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蛋白氮(NPN)含量显著增高;
2、移行期:尿量增加至每日大于400mL时标志着度过少尿期进入移行期;
3、多尿期:每日尿量可达3000ml或更多,血尿素氮仍明显增高,易发生脱水、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持续1-2周;
4、恢复期;

这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更多执医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