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2019-05-13 09:05  累计播放 :100 次
音频内容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临床部分的内容,今天开始学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其他部位。
一)病因:
1、种植学说:经血逆流、淋巴及静脉播散、医源性种植(如剖宫产等);
2、体腔上皮化生学说;3、诱导学说;
二)病理:基本病理变化为异位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囊肿、粘连形成。
卵巢是内异症最常见的部位,可分为微小病变型和典型病变型,典型病变型又称囊肿型,可形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内含巧克力色液体,又称卵巢巧克力囊肿。表面呈灰蓝色,常与子宫后壁、阔韧带及盆壁粘连、固定,活动度差;
三)临床表现:25%患者无任何症状。典型症状包括:
1)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疼痛程度与病灶大小不成正比;
2)不孕:不孕率高达40%;
3)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性交不适等;
四)诊断: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最佳方法,可确诊。 超声检查是诊断卵巢囊肿和直肠、膀胱内异症的重要方法,CA125水平可增高,人附睾蛋白4(HE4)多正常;
鉴别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子宫腺肌病等;
五)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有慢性盆腔痛、痛经症状明显、有生育要求及无卵巢巧克力囊肿形成者。
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孕激素、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孕三烯酮、达那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
1)口服避孕药:又称“假孕疗法”;
2)达那唑:又称“假绝经疗法”;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又称“药物性卵巢切除”;包括亮丙瑞林和戈舍瑞林;可导致骨质丢失;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腹腔镜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1)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2)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45岁以下中重度内异症患者;
3)根治性手术:切除全子宫、双附件及病灶;适用于45岁以上的重症患者;
二、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
一)病因: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
二)病理: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一般不超过12周妊娠子宫大小;
三)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子宫增大;
四)诊断:B超检查最常用,确诊取决于术后病理检查;
五)治疗:一般药物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治疗;
达那唑、孕三烯酮、GnRH-a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缓解症状;
1)全子宫切除术——症状严重,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
2)病灶切除术——患者年轻或有生育要求者,术后易复发;
3)病灶大部分切除术——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年轻患者,术后妊娠率低;
4)经腹腔镜骶前神经切除术或子宫骶骨神经切除术——缓解痛经;(9版未提及)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更多执医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