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食管,胃,小肠,大肠 2019-05-15 15:48  累计播放 :118 次
音频内容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新增的解刨学内容,继续学习消化系统-食管,胃,小肠,大肠。

三、食管:长约25厘米,上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约平第11胸椎体高度与胃的贲门相接,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
1、颈部:5cm,自食管起始端至胸骨颈静脉切迹平面;
2、胸部:18-20cm,自胸骨颈静脉切迹至膈的食管裂孔之间;
3、腹部:1-2cm,自食管裂孔至贲门;
食管有三处生理性狭窄:第一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位于食管穿膈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是食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四、胃: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容量约1500ml。
1、胃的入口称贲门,出口称幽门,分为4部,贲门、胃底、胃体、胃窦;
2、胃体下界与幽门之间的部分称幽门部,临床称胃窦;分幽门管和幽门窦两部分;
2、位置:胃在中等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3、毗邻:胃的前壁右侧部与肝左叶和方叶相邻,左侧部与膈相邻,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上部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五、小肠:上端起自幽门,下端接续盲肠,成人长5-7m,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1、十二指肠:介于胃和空肠之间,全长约25cm,整体呈C形,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十二指肠和空肠转折处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此曲的上后方被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右膈角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在腹部外科手术时,可以此作为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2、空肠和回肠:
区别 空肠 回肠
位置 左腰区和脐区 脐区、右腹股沟区、盆腔内
外观 管径大,管壁厚,血管多,粉红色 管径小,管壁薄,血管少,粉灰色
血管 动脉弓级数少,直血管较长 动脉弓级数多,直血管较短
组织结构:都具有消化管四层结构,绒毛丰富,有利于消化吸收
淋巴滤泡:孤立、集合散在分布, 回肠下部集合淋巴滤泡多
六、大肠:全长1.5m,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
盲肠和结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1、 盲肠:长约6-8cm,下端为盲端;回肠末端向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此处肠壁内的环形肌增厚,并覆以黏膜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小肠。
2、 阑尾:长5-7cm,其位置主要取决于盲肠的位置,通常位于右髂窝内。以回肠下位和盲肠后位多见。3条结肠带会聚于阑尾根部,是手术中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点称McBurney点,有时也以Lanz点表示(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处);
3、直肠:全长10-14cm,在第三骶椎前方起自乙状结肠,穿盆膈移行于肛管。有直肠壶腹和三个直肠横襞。肛管上界为直肠穿过盆膈的平面,下界为肛门,被肛门括约肌包绕。内有肛柱,肛瓣、肛窦。
各肛柱上端的连线称肛直肠线,即直肠和肛管的分界线;
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形线称齿状线(肛皮线)。齿状线以上是粘膜,以下是皮肤,齿状线上下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分布均不同。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更多执医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