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的位置形态和内部结构 2019-06-10 16:10  累计播放 :860 次
音频内容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临床部分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的位置形态和内部结构。


一、位置和形态:
1、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尖端约平第1腰椎下缘。全长42-45cm。
2、形态:呈前后略扁的圆柱形,有两个膨大(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3、分段:分31个节段,颈髓(C)8个节段,胸髓(T)12个节段,腰髓(L)5个节段,骶髓(S)5个节段和尾髓(Co)1个节段;
4、脊神经根在脊髓圆锥下方,围绕终丝聚集成束,形成马尾,临床上常在3.4腰椎间隙进针进行腰穿,以免损伤脊髓;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围绕中央管周围呈“H”型的灰质和位于外周的白质组成;
一)灰质:Rexed将灰质分为十层,灰质从后向前分为9层,分别用罗马数字Ⅰ-Ⅸ表示,中央管周围灰质为第Ⅹ层;
脊髓灰质各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
层 对应的核团或部位 层 对应的核团或部位
Ⅰ 后角边缘核 Ⅶ 中间带,胸核 中间内侧核
Ⅱ 胶状质 Ⅶ 中间外侧核 骶副交感核
Ⅲ Ⅳ 后角固有核 Ⅷ 前角基底部
Ⅴ 后角颈 Ⅸ 前角内侧核 前角外侧核
Ⅵ 后角基底部 Ⅹ 中央灰质
二)白质:可分为传入纤维、传出纤维、上行纤维、下行纤维和脊髓固有纤维;
1、上行纤维束:又称感觉纤维束,主要是将后根传入的各种感觉信息向上传递到脑的不同部位;
1)薄束和楔束:薄束起自同侧第5胸节及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楔束起自同侧第4胸节及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在后索上行,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传导同侧躯干及上下肢的肌、腱、关节的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2)脊髓丘脑束:分脊髓丘脑侧束(传递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传递粗触觉、压觉);起自脊髓灰质Ⅰ和Ⅳ-Ⅷ层,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时上升1-2个节段(即边交叉边上升),或先上升1-2个节段后再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外侧索和前索上行,止于背侧丘脑;当一侧脊髓丘脑侧束损伤时,损伤平面1-2个节段以下的对侧身体部位痛、温觉减退或消失;
2、下行纤维束:即运动传导束,起自脑的不同部位,直接或间接止于脊髓的前角或侧角;管理骨骼肌的下行纤维束分为锥体系(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和锥体外系(红核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起自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行至延髓锥体交叉处,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称为皮质脊髓侧束,未交叉的在同侧下行,称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脊髓前角。
3、脊髓损伤的一些表现:
1)脊髓横断:横断平面以下全部感觉和运动丧失,反射丧失,处于无反应状态,称脊髓休克。数周或数月后,各种反射可逐渐恢复,恢复后深反射和肌张力比正常时高,但感觉和随意运动不能恢复;
2)脊髓半横断:出现布朗-色夸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痉挛性瘫,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损伤节段下1-2个节段平面以下的对侧痛、温觉丧失;
3)脊髓前角损伤:主要伤及前角运动神经元,表现为所支配的骨骼肌迟缓性瘫,无感觉障碍;
4)脊髓中央部损伤:侵犯了白质前连合,引起双侧对称分布的痛、温觉消失,而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无障碍,即感觉分离。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更多执医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