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 2019-07-18 15:59  累计播放 :111 次
音频内容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临床部分内容,今天我们学习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


二)临床表现:临床过程分为5期:
0期(潜伏期):
无性格、行为的异常,无神经系统病理征,脑电图正常,心理或智力测试时有轻微异常。
1期(前驱期)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睡眠倒错,焦虑、欣快等),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正常。
2期(昏迷前期)
有意识错乱、睡眠障碍(嗜睡)、行为失常、言语不清、定向力障碍,有扑翼样震颤及明显神经体征,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3期(昏睡期)
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可引出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异常。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4期(昏迷期)
昏迷,不能唤醒,神志完全丧失,无扑翼样震颤。脑电图明显异常。
浅昏迷:生理反射可有,肌张力增高;
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
三)辅助检查:
1、血氨:肝硬化及门-体分流后肝性脑病患者多有血氨增高。
2、脑电图:最主要的诊断,且有一定的预后意义。典型改变为节律变慢,出现普遍性4-7次/秒(昏迷前期)的δ波或者三相波-可确诊,昏迷期小于4次/ 秒。
3、诱发电位:可用于轻微肝性脑病的诊断;
4、临界视觉闪烁频率:用于检测轻微肝性脑病;
5、心理智能测验:用于筛选轻微肝性脑病;
四)诊断:肝病史或门体分流手术史+诱因+精神神经症状+辅助检查(血氨增高,肝功能损害)。
五)治疗:
1、消除诱因: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防止低钾性碱中毒;
2、控制感染,减少肠道内毒性物质的生成和吸收:
1)禁食蛋白饮食,禁用阿片类、苯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药物;
2)止血和清除肠道内的积血,用25%硫酸镁导泻,用弱酸溶液灌肠,禁用肥皂水灌肠,口服乳果糖或乳梨醇可减少肠道毒物吸收(乳果糖可以在结肠中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肠道呈酸性,减少氨的生成和吸收);
3)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口服利福昔明、甲硝唑、新霉素;
3、促进氨和假性神经递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
1)L-鸟氨酸L-天冬氨酸 :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降低血氨;
2)精氨酸:呈酸性,用于血PH高的碱中毒;
3)谷氨酸钠、谷氨酸钾:分别用于低钠、低钾的患者;
4)支链氨基酸:纠正氨基酸紊乱;

更多执医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