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概述 2019-09-17 11:43  累计播放 :213 次
音频内容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临床部分内容,今天我们学习出血性疾病概述

出血性疾病概述
一)正常止血机制:
1、血管因素:血管收缩是人体对出血最早的生理反应;
2、血小板因素: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参与止血过程;
3、凝血因素:内、外源性凝血系统;
二)凝血机制:血液凝固是无活性的凝血因子被有序地、逐级放大的激活,转变为凝血因子。凝血的最终产物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1)凝血活酶生成;2)凝血酶生成;3)纤维蛋白生成;
三)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抗凝血酶AT(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物质);蛋白C系统(PC:蛋白C、PS:蛋白S、TM: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
四)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主要由纤溶酶原及其激活物及抑制物组成;
出血性疾病分类:按发病机制分类:
(一) 血管壁异常:如过敏性紫癜;
(二) 血小板异常:1.血小板数量异常(再障、白血病、ITP等);2.血小板质量异常(血小板无力症);
(三) 凝血异常:1.先天性或遗传性:如血友病A、B。2.获得性:如肝病性凝血障碍等;
(四)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肝素过量、蛇咬伤、水蛭咬伤;
(五) 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1.先天性或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WD)。2.获得性:DIC。
诊断:依赖以下试验确诊。
1、凝血异常: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FXIII抗原测定等。
2、抗凝异常:AT抗原测定;PC、PS及TM测定;FⅧ:C抗体测定;狼疮抗凝物或心磷脂类抗体测定。
3、纤溶异常: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FDP、D-二聚体测定;纤溶酶原测定;t-PA等测定。

更多执医考试重点